对浏览器跨域问题的一些理解
问题宝宝
1 移动应用开发
之前用Ionic写mobile app,移动app自然是少不了调用RESTful API的数据。
开发的时候用浏览器进行调试,然后console里不停的出现下面的提示(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):1
XMLHttpRequest cannot load http://samlino.local/cag/get_leads. No 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. Origin 'http://localhost:63342' is therefore not allowed access.
而我当时的解决方法是,在chrome装了一个叫Allow-Control-Allow-Origin的扩展,启用之后就不报错了。
也不知道什么什么原理,反正就这么一直用着。(不思进取)
2 网络应用开发
后来写单页应用(SPA),静态文件的js里调用各大公司的API, github、facebook什么的,反正从来没有报过上面的错…
另外还写过用NodeJS做中间层,从NodeJS去API拿数据然后渲染再发到前端,也从来没报过错…
最近的一个case是,我们有用AWS API Gateway, Lambda, DynamoDB搭建的API,API被调用的时候就会trigger一系列的任务。然后有个小哥偷懒不想写PHP,想在前端直接请求AWS的API。于是问题来了…
- 浏览器不停的提示No ‘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’的错误, 拿不到任何返回的数据。
- 但是!服务器该做的job却都做了!
这根本不科学啊!!!所以?到底是什么鬼?!
同源策略(Same Origin Policy)
同源策略就是只有访问的内容来自相同协议、相同主机、相同端口的内容^1时,才会加载访问得到的内容。浏览器是同源策略的一种实现
- 协议:
location.protocol
,http和https是两种不同的协议 - 主机:
location.host
,不同子域名之间都算跨域,例如www.baidu.com, tieba.baidu.com是两个不同的源 - 端口:
location.port
CORS
之前脑子里大概有个CORS的概念,然后一直以为是服务器拒绝从浏览器跨域访问…因为要解决自己call自己不同域名下的API问题,就是去服务器设置一下header…但其实是都是浏览器在作怪…
在浏览器中,允许跨域访问的资源的一些例子^2:<script src="..."></script>
<link rel="stylesheet" href="...">
<img>
<video>
<audio>
<object>
<embed>
<applet>
@font-face
<frame>
<iframe>
Response Headers
先看看可以在浏览器中跨域请求的别人家(github)的API返回的header:1
2
3
4Access-Control-Allow-Credentials:true
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*
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:ETag, Link, X-GitHub-OTP, X-RateLimit-Limit, X-RateLimit-Remaining, X-RateLimit-Reset, X-OAuth-Scopes, X-Accepted-OAuth-Scopes, X-Poll-Interval
...
看看自家API返回的header1
2
3
4
5Connection:keep-alive
Content-Encoding:gzip
Content-Type:text/html
Date:Fri, 22 Jan 2016 07:07:01 GMT
...
差别就在于别人家的API返回了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:*
浏览器读到这个头部之后,才会加载请求的结果。
跨域的时候服务器收到请求了吗?
服务器当然收到请求了,不然怎么能返回头部…而且我上面举的诡异的例子中,请求trigger的job都完成了。
所以也就是说,服务器其实收到了你的请求,并且给你返回了全部的数据,但是浏览器看到头部就把body藏起来了,然后抛出错误提示…
为什么浏览器不允许跨域访问?
当然是为了安全……但是这个有点不太好理解,api拿点数据有什么不安全的?!
下面这个例子比较清楚的说明同源策略是如何避免安全问题的:^3
网站A:一个看起来跟银行网站几乎一样的假网站
网站B:真正的银行网站
如果没有同源策略:
1.当用户来到A网站,以为是真的银行网站,然后输入自己的账号、密码(此时用户的账号、密码已经被网站A获取了)
2.网站A利用ajax把账号密码发到真正的银行网站B,然后银行网站返回一个带有token的form需要用户输入手机验证码。
3.网站A获得这个form之后显示出来,让用户填入手机验证码……至此,网站A获得了账号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,已经可以登陆用户的账号了。
而当有同源策略时,到第2步的时候,网站A根本无法获取银行网站返回的带token的form,所以就算有了账户和密码,也无法操作用户的账户。
当然啦,银行的加密机制肯定没有我描述的这么弱智,不然还要U盾之类的东东干嘛,这只是一个为了方便理解安全问题而杜撰的例子…
好奇宝宝
不知道chrome的这个插件Allow-Control-Allow-Origin,是怎么实现允许跨域请求的。
之前发现启用插件的时候,github上的小图标全都不显示了…